“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开幕

2018-11-16 18:03:08

次阅读


“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开幕

来源: cafa.edu.cn    时间: 2018.11.14

“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于2018年11月6日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来自中国民生银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界、学术界及各大相关媒体的众多嘉宾莅临现场,我院党委书记高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展览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汉克·斯拉格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系列的最新成果,对裴咏梅近年来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呈现。

开幕式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首先致辞。周旭君表示,裴咏梅是北京民生“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中非常年轻、出色的艺术家。她的视角聚焦中国民生这一重大主题,用绘画、影像、装置等丰富媒介而又极具张力的艺术语言,反映多种文化碰撞交融下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现实性,这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民共生”的办馆宗旨达到了高度契合。艺术家裴咏梅的附中、本科、硕士都就读于中央美院,从学生到老师这一路成长一直扎根于这片艺术沃土,是中央美术学院现代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本次展览作为裴咏梅的首次个展,既是美术馆对于艺术家艺术价值的判断,更是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领航者,人才辈出的一个缩影。她希望北京民生未来能够继续得到中央美院的更大支持,努力为推动新时代中国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代表学院向展览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他表示,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在这个百年节点也是新起点上,如何培养这个新时代的艺术人才,对在校老师特别是像裴咏梅这样优秀的中青年老师的成长培养是学院面临的战略性任务。他希望美院的青年老师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关注社会、服务人民,通过艺术创造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李文华在致辞中表示,民生美术馆理事会非常欣赏中青年艺术家在绘画语言上的创新性探索。在他看来,裴咏梅熟练地掌握了古典和现代的艺术语言,在这些语言的运用中迸发出强烈的当代性与表现力,体现了中央美院的水准。他同时指出,如何让艺术家的作品更好地走进生活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的话题。以银行为背景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愿意和中央美院一起研究视觉艺术的产业化,把艺术家推向更大的产业平台中发挥能量。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在致辞中表示,“当线成为边界”这个展览,“线”其实不是画面上的符号,而是社会意义的隐喻,“边界”则引起了他对绘画和艺术边界的思考。中国传统绘画或书法强调“线”,但线也有宽窄和变化,有了变化之后才有表情和艺术的提升。他认为,生活中会发现“线”其实是有宽度的,这种有宽度的“线”其实就是边界,这种边界往往是自由生长的地方。马路希望未来的绘画应该生存在这样的边界里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作为中国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重要代表,裴咏梅多年来专注于视觉艺术的创作和探索,特别是在架上绘画中大量运用流动的视角与线条:没有固定边框,没有静态意识,动态且极富互动性。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自然地融入了艺术家对于美学传统、迫切的社会问题以及当下的生态议题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一种不言自明的多重性。

此次展览作为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个展,题目来自于裴咏梅近年来的创作系列《当线成为边界》。该系列和《巧克力》系列、《双重时间》系列一起构成展览的作品主体,也是裴咏梅艺术探索的阶段总结。在策展人汉克·斯拉格看来,裴咏梅通过这些作品呈现了一种与绘画传统不同的艺术思考。她将这种思考不间断地渗透到书写的肌理之中,越过了现实中边界的分割以及知识分类学式的归纳分层,将可见的形式与有限的单一化标准进行对比,以此召唤对无限性的发现与更新。

展览除了展示架上绘画,还呈现了一个由多种媒介表达形式构成的展示系统,使社会的现场与艺术在场在同一空间中再次相遇。策展人汉克·斯拉格认为,现实与艺术已经失去了边界,唯有画面中的挥洒线条暗示着艺术思考过程中所蕴藏的潜在活力与强烈的开放性。展览充分展现了裴咏梅的艺术态度:绘画不应被视为一种学科而固步自封,更不能因此而限制它思想的疆界和思考的可能性。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艺术家詹建俊参观裴咏梅个展

开幕式嘉宾合影

裴咏梅向嘉宾介绍展览

“当线成为边界——裴咏梅艺术展”展场

民生美术馆/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8年11月14日